
如果你喜歡瓷器或是陶器
古今中外你一定不會不知道西洋的meissen,wedgwood,皇家哥本哈根……
台灣其實也有不錯的窯除了安達窯、海山窯等等平易近人可以用於食用器皿的陶瓷
而台灣陶瓷的傳承,
不能免俗的與對岸有極大的關係
相較於明清的青花、掐絲琺瑯
個人倒是覺得宋代的汝窯可與德國的Meissen並列為中西方瓷器的代表
這次很開心可以搭上實驗許老師的講解旅遊團
雖然一大早就起床趕去故宮
再加上後來書畫區為了保護作品而燈光昏暗
使得已經連續累了好幾天的我跟驢子
簡直進入了暴斃的極限
要不是許老師講解的功力依舊如當年般精彩
我可能現在還睡在故宮裡吧!!
這一次的展覽,也有許多國外的旅客專程來參觀
原因在於北宋的幾幅名畫,尤其是鎮宮三寶,
由於不堪時間的洗禮
在這次展覽之後,以後要見到它們的機會應該微乎其微。
而在實際參觀的時候,也發現如谿山行旅圖、早春圖等,以及一些字畫,
因為經過一千多年的風化,絲絹以及紙都已經脆化
再這樣下去不好好保護,以後應該只能看到一卷如Doritos一樣的藝術品了吧>
其中挺開心可以看到這麼多件汝窯(全世界只剩下七十多件了)
簡單卻需要極為高超的工藝技巧
這應該是汝窯最佳的寫照,
如果有玩過陶瓷的人
一定都知道上釉的時候一定會有一個地方礙於放置於窯中而無法上釉
因而有許多器皿在杯口加上金邊,或其他彩釉
或是乾脆放棄器皿的底部
留下胎體的顏色
不過汝窯採用芝麻釘的方式
將釉藥儘量上滿整個器皿,而呈現滿釉的狀況
至今仍就是一個極為困難的技術
而釉藥的本身
也是一種極美
如果形容汝窯的顏色就像下過雨的天空,
其實蠻恰到好處的!
在珍品的陳列中,可以看的出來釉藥與胎體都很薄
可以展現出一種精緻的靈巧
即便到了Gift shop看到了依舊昂貴的仿製品
依舊可以發現這些贗品的胎體既厚重,釉藥的裂紋也不似真品自然
一整個只想把展覽區的那些帶回家(我是在痴人說夢吧)
一般而言,汝窯都會有裂紋
原因來自於人的手在拉胚的時候,胎體旋轉的方向,
與手拉胚的垂直立產生一個震旦的力量
當遇到釉藥與胎體在冷卻的時候,兩者的融點不同
於是產生固定方向的裂紋
不過這一個水仙盆(就是給皇帝拿來放花的東西)
是沒有裂紋的,也因此格外珍貴。
還好當年老蔣有把這些寶物運過來
要不然可能早就被那些紅衣土匪幹給敲爛了。
而這個花形的溫碗
是我當年在喇叭帝夫婦的課上
最喜歡的一件作品
今天經過解說,
才知道當時宋代的人民,相當講究生活的情趣
在食器這方面,也相當的講究,
除了當時已經有各種杯杯碟碟(像懷石料理那樣)
這個溫碗是拿來熱酒的
而不同於其他簡單的汝窯作品
這件造型較於花俏的原因
也在於汝窯的風格在後期也有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
像是回教、高麗等等,也都直接間接有所影響。
歷史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東西
探究古人的生活
可以讓我們對於現在的生活的原委瞭然於胸
雖然說今天真的是快給他暴斃了
但是能聽到許老師的開示
又能見到鎮宮三寶最後一面,
真的是令人覺得值回票價的一個早上。